衡陽晚報訊(文/圖李境)端午前夕,蒸湘區(qū)中平小學、大立實驗小學先后開展“棕編藝術進校園”主題活動行。兩校的《衡陽晚報》小記者,親手體驗棕編技藝,制作栩栩如生的棕編小魚,感受非遺手工藝的獨特魅力。
“棕編源于唐代,盛于明清,是用棕櫚葉編織成實用器物和手工藝品的民間技藝?!被顒又?,非遺傳承人手持翠綠棕葉娓娓道來,隨后展示的棕編藝術品令現場驚嘆聲此起彼伏:振翅欲飛的蜻蜓、昂首啼鳴的公雞、尾羽舒展的孔雀,每一件作品都以棕葉的天然紋理為筆,勾勒出傳統(tǒng)手工藝的精巧匠心。
“先取四片棕葉交叉成‘十字星’,拇指壓住葉根,食指繞圈翻轉……”在視頻教學與現場示范后,小記者們開始動手編織。他們屏息凝神,指尖在葉脈間穿梭,時而因葉片滑落輕呼,時而為調整角度皺眉。經反復調整,魚身逐漸成型,越多“棕編小魚”在孩子們掌心誕生,小記者們感嘆:“看起來簡單,但想讓小魚‘活’起來可不容易!”
“小記者不僅是文化的體驗者,更要成為非遺的傳播者?!北緢笮∮浾呔銟凡控撠熑私榻B,后續(xù)將策劃系列實踐活動,讓孩子們以采訪、報道、體驗等多元形式,讓非遺在校園內外煥發(fā)新生。
編輯: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