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衡陽(9)丨如果三國有熱搜榜,諸葛亮一定能霸榜!

■文/全媒體記者雷昕 制圖/曾卉
如果三國時期有熱搜榜,諸葛亮絕對能霸榜,而且是“全民男神”般的存在。
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發(fā)明創(chuàng)造不在話下,既能運籌帷幄,又能治國安邦,即使來到人生地不熟的衡陽,也能自在玩轉(zhuǎn)“稅收、招聘、基建”,在山山水水留下一片孔明潮流。
【熱搜TOP1】KPI擔(dān)當(dāng),為集團搞錢搞糧搞器械
三國時期,衡陽屬于荊州南境。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勢如破竹拿下荊州南部的四郡。他親自管理武陵郡,讓諸葛亮督管零陵、桂陽、長沙三郡,治所就在臨烝,今天的衡陽。
臨蒸,是湘南戰(zhàn)略要沖之地,物產(chǎn)豐富,人杰地靈,正是儲備糧草軍資的大后方。于是,諸葛亮的主要任務(wù)就是“督賦”,即管理、調(diào)撥賦稅,以充實軍事所需的糧食和器械等物資。再說得通俗點,就是為劉備集團搞錢搞糧搞器械,簡直是集團KPI的硬核擔(dān)當(dāng)。
諸葛亮南下督賦住在哪里呢?據(jù)宋《祥符圖經(jīng)》記載:“石鼓山據(jù)蒸湘之會,諸葛武侯故宅在焉。”可以說,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期內(nèi),石鼓山就是諸葛亮的大本營。他在此召集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太守召開會議,并多次親臨一線,調(diào)度三郡賦稅,保證朝廷軍需。

【熱搜TOP2】HR總監(jiān)上線,為集團廣納人才
為北伐中原,復(fù)興漢室,劉備集團需廣納人才,充盈實力。劉備求賢若渴,特委派駐守衡陽的諸葛亮訪賢攬才。
當(dāng)時,劉巴和蔣琬兩大經(jīng)天緯地之才,在湖南聲名遠播,諸葛亮主動上門求賢。也就是說,諸葛亮當(dāng)年在衡陽,不但“要錢、要糧,還要人”。
先說劉巴。歷史上,劉備三顧茅廬,傳頌千古。有意思的是,諸葛亮自己也三顧茅廬,約請一個衡陽人出山輔佐劉備,這個人就是劉巴。劉巴博學(xué)多才,為劉備解決入蜀后的財政困難問題,又與諸葛亮等共制蜀漢的法律文件《蜀科》。
再說蔣琬。諸葛亮從石鼓山出發(fā),乘舟溯湘江西上,入祁水,到泉陵訪蔣琬。蔣琬聞訊,攜弟子迎接拜見諸葛亮。此后,蔣琬成為諸葛亮的得力助手,也是蜀漢政權(quán)的中流砥柱。

【熱搜TOP3】到哪兒都是焦點,留下“孔明潮流”
諸葛亮智商爆表,走到哪兒都是焦點。在衡陽雖然沒留下“草船借箭”之類的神操作,但也留下了“孔明潮流”。
1.武侯祠
諸葛亮因其曾受封武鄉(xiāng)侯,故世稱武侯。石鼓山專門建了武侯祠,以表達敬重與追懷。
不過,武侯祠與石鼓書院的命運一樣,屢建屢廢,屢廢屢建。2007年,衡陽重修石鼓書院時,也重修了武侯祠。
2.相公堡
衡南縣相市鄉(xiāng),古代名叫相公堡。
相傳,因為耒水在相市穿境而過,流入湘江,運輸物資極為便利,諸葛亮把此地當(dāng)作物流集散轉(zhuǎn)運中心,常來到這里調(diào)遣賦稅。人們在相公堡建相公祠、相公塔,都是為了紀(jì)念諸葛亮。

3.孔明山
在耒陽市上架鄉(xiāng)、三都鎮(zhèn)之間有座山峰,與永興接壤,海拔雖然580米左右,卻是耒陽、永興、安仁縣交界的最高峰,登臨山頂,耒陽、永興、安仁三地皆在腳下。此山本來籍籍無名,因諸葛亮曾在此屯兵、計籌兵事,得名侯憩仙,也叫孔明山、侯計山。
山上曾有孔明演兵場、旗座、孔明井、孔明車與孔明亭。山上的侯憩仙寺,建于南北朝,擴建于明成化年間,寺址在原諸葛亮議事廳的舊址上,原筑有忠義祠,內(nèi)有劉、關(guān)、張的塑像。此寺于1996年修葺。


4.孔明碑
在三郡督賦時,諸葛亮先后兩次客居耒陽。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平南蠻勝利回師路過耒陽,人們在耒陽城區(qū)東五里左右的石泊灣河岸上,為其立碑紀(jì)功,全稱為“漢丞相武侯紀(jì)功誓蠻碑”,今稱“孔明碑”。不過,當(dāng)下已無蹤跡。
雖然諸葛亮在衡陽的時間不長,但他的智慧和魅力深深融入了這片土地。無論是武侯祠、相公堡,還是孔明山、孔明碑,至今仍流傳著諸葛亮的故事,足見衡陽人對這位三國“全民男神”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