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观看成人毛片A片入口少,精品无人码麻豆乱码1区2区,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麻豆,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国产

我的位置: 首頁 > 文旅
衡南古匾
發(fā)布日期 : 2024-10-28 11:29:18 文章來源 : 衡陽日報




  ■陽天舒

  匾額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民俗文化產(chǎn)物,它把中國辭賦詩文、書法篆刻與建筑藝術融為一體,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及文物價值。我國匾額始于秦漢,盛于明清,如今在許多風景名勝的亭臺樓閣上,在寺院道觀的樓宇殿府中,在民間家廟祠堂的齋舍里,經(jīng)??梢砸姷阶龉ぞ伎季俊⒛E飛揚生動的匾額,它們與楹聯(lián)抱對,相映成趣,給人以歷史文化的熏陶和精神上的審美愉悅。

  衡南縣相市鄉(xiāng)一處清代民居內收藏有明崇禎三年(1630年)歲次庚午孟秋月題贈木匾,木匾呈長方形,上刻有四個圓形圖案,圖案中間楷書,從右至左書有“象郡鳴琹”。但現(xiàn)存的木匾第一個字被損毀,圓形圖案周圍浮雕山水人物、樹木花草紋飾,上面鍍金,匾左邊為:整飭郴桂衡永兵備分巡道湖廣按察使史司馬人龍為柳州府馬平縣正堂,莫子文立;匾左邊有三豎排落款,分別為:明崇禎三年歲次庚午孟秋月題贈;光緒三十三年孟秋月合房繕修;民國癸未三十二年孟冬月三修?,F(xiàn)當?shù)卮迕癜凑赵沂綐訌椭埔粔K新匾懸掛在中堂之上。

  衡南縣寶蓋鎮(zhèn)廖家大屋大門檐廊正中照面梁上懸掛著一塊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書寫的“世承先澤”橫匾,黑底黃字,在歷經(jīng)歲月的風霜后,依然清晰可見。

  在寶蓋鎮(zhèn)福全村保存有一塊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磚雕的“旌表節(jié)孝”牌匾,這種形式的牌匾很少見。

  該牌匾距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高90厘米,寬65厘米,厚15厘米,是為表彰寶蓋鎮(zhèn)福全村三組“廖母胡老孺人”的德行而奉旨的旌表,該旌表牌匾系磚雕燒制而成。牌匾上部雕有二龍戲珠,下部為雙鳳朝陽,兩邊飾有兩條盤云龍,龍的四周飾有卷云紋,內從右至左豎排陰刻楷書:“奉旨旌表節(jié)孝道光十七年季冬月吉旦”。

  據(jù)當?shù)厝私榻B,“廖母胡老孺人”22歲嫁迪江灣廖竹友為妻,由于竹友公長年在滇南做貿易,家里一切事務全付胡氏料理。胡氏既要操持家業(yè),又要照顧二位高堂,還要心掛夫君,養(yǎng)育子孫。竹友公卒,胡氏侍奉二老終老,撫養(yǎng)兒子成人。她一生清苦,焦心勞神,孝悌貞節(jié),77歲時,還率四個孫兒興建了一座氣勢恢宏的祖堂----理學屋。

  據(jù)說在砌祖堂時,每天對那些砌匠都是六酒四飯,餐餐都有雞鴨魚肉,但就是沒有雞腿、胸脯肉,砌匠們開始以為老人小氣,把好吃的自己吃了,所以,“園垛”(方言,指即將竣工,最后搭設屋梁)時就在梁上做了手腳,結果在吃“園垛”酒時,老太婆把平時不見的雞腿、胸脯肉全部拿出來,吃完后,每個工匠還打包一份帶回去。工匠們走到半路,覺得這老太婆太好了,是位賢德之人,挺對不起老人的,于是返回,謊稱還有工具在梁上,就爬到屋頂梁上,重新祈禱一番,保佑廖氏世代榮昌。

  從此,“廖母胡老孺人”的美名傳播到四里八鄉(xiāng),她的事跡被州郡匯報于朝廷。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御批奉旨“旌表節(jié)孝”牌匾一塊,現(xiàn)保存在寶蓋鎮(zhèn)福全村。古人特別推崇德行和品行好的人和事,然后借能工巧匠之手,制作出各式牌匾以傳后世。

  衡南縣近尾洲鎮(zhèn)一宗祠內收藏一塊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春雨秋月》木匾,木匾呈長方形,黃框紅底黑字楷書。從右至左書:恭頌惠明翁靖暨德配慈女陳寶行永年同慶春雨秋月欽點內翰學士候選知縣宗弟弼拜題闔族契好同贈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孟春月下浣榖旦。

  衡南縣三塘鎮(zhèn)一處宗祠內收藏著兩塊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名署仙班》《中天恒升》木匾,木匾呈長方形,上面一塊木匾為黃底黑字楷書,從右至左為“名署仙班”,匾上的題和落款已辨別不清。下一塊木匾為黑底黃字楷書,從右至左分別為“清光緒十七年歲次辛卯吉月恭介風初文太翁暨德配王老儒人七旬晉一雙壽志慶”,落款為“戚族同贈”并鈐四方朱印。兩塊木匾于1987年進行了一次修復。

  據(jù)當?shù)厝私榻B,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命賀謀田當先鋒,衡南有18名士兵犧牲在臺灣,后臺灣總督劉良碧為了表彰衡南的士兵在收復臺灣時立下的功勞,并贈送兩塊木匾以示紀念。

  岐山萬壽仁瑞寺正門門額上懸掛著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慈禧太后敕賜“萬壽仁瑞寺”木質豎匾;第二進為大雄寶殿,門正中之上懸掛清代兩江總督曾國荃親筆題寫的“大雄寶殿”匾額;清光緒年間,仁瑞寺當家法師田靜為光復寺廟,四處化緣,當田靜法師化緣到北京城,正值慈禧太后得怪病,皇上張榜賞金萬兩為母治病。傳說田靜法師用佛法醫(yī)治好慈禧太后的病,慈禧病好后,授意光緒皇帝召見田靜法師,問其有什么要求,田靜法師不圖名,不圖利,只求光復岐山廟宇。此要求得到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恩準,并在岐山重建廟宇,慈禧太后敕賜“萬壽仁瑞寺”牌匾,贈國寶三件,即:紫金缽、風寶筒、千佛袈裟,賞黃馬褂、紫禁城騎馬,賜佛經(jīng)全書一部15144冊。由清朝名將曾國藩的弟弟,時任兩江總督曾國荃具體督辦,從京城北京,鳴鑼開道,一路護送到岐山。到了岐山后,曾國荃親筆書寫“大雄寶殿”牌匾。

  該寺還藏有一塊清光緒甲辰年(1904年)知清泉縣事漢陽王祖蔭敬獻的“大圣中王”木匾,黃底黑字,楷書,字粘貼在木匾上,匾底飾云錦紋和花草紋。

  散落在衡南民間的古匾因筆者未作全面調查,有些古匾有待發(fā)現(xiàn)。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匾額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作為匾額主流的木制牌匾,歷經(jīng)風吹日曬、火災戰(zhàn)亂以及各種人為因素的破壞,流傳至今的寥寥無幾。每一塊匾額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展現(xiàn)了一個不平凡的歷史片段。因而,匾額也是一項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迫切需要保護、搶救。隨著傳統(tǒng)文化大潮的復興,匾額文化也必將再次煥發(fā)出耀眼的光彩。
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