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寶藏丨頭上長角改變命運,這匹馬成為青銅馬中YYDS



交通、軍事和農(nóng)業(yè)都有它的身影
漢朝給馬立“口籍”
漢武帝作《天馬歌》
馬在各種場合被神化和歌頌
就是在這種尚馬習俗下
銅馬作為工藝品橫空出世

在衡陽縣福溪鄉(xiāng)道子坪(現(xiàn)臺源鎮(zhèn)道子坪村)的東漢墓
出土了一件重12千克的銅馬
距今已有2000多年
現(xiàn)被珍藏于衡陽市博物館

全國各地出土的銅馬形態(tài)各異
有“奔馬”“臥馬”“立馬”
衡陽的這匹東漢銅馬呈站立狀
四足蹬地、昂首挺胸
大宛良馬的“霸氣”一覽無余
它雙耳直豎、雙目圓瞪
仿佛隨時警惕四周來犯的敵軍
有“奔馬”“臥馬”“立馬”
衡陽的這匹東漢銅馬呈站立狀
四足蹬地、昂首挺胸
大宛良馬的“霸氣”一覽無余
它雙耳直豎、雙目圓瞪
仿佛隨時警惕四周來犯的敵軍

銅馬的頭上長了一只犄角
專家們眾說紛紜
其中一種解釋是
漢代工匠在尚馬文化的熏陶下
賦予了銅馬神話色彩
便誕生了此“角”
直至今日
專家也難以破解其緣由
這也給這銅馬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最終,東漢銅馬靠“角”成功上位
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一級文物”
成了青銅馬中的“YYDS”(永遠的神)!
與“馬踏飛燕”平分秋色
小貼士:
自漢武帝打通西域獲得大宛良馬后,漢代的養(yǎng)馬訓馬業(yè)和騎兵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各地漢墓出土的銅馬從側(cè)面反映了內(nèi)地和西域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是絲綢之路的重要見證。